第1708章:隋朝与大唐
推荐阅读:道爷不好惹、九皇叔威武、从一人之下开始的剑修、和小龙女同居的日子、全人类假失踪,我修仙被直播了、医武天尊、第五任、家养小王妃、我来自惩罚世界、我收徒就能变强、
百姓与贵族之间。
冲突或许不常有却一直都在。
若是观瞧历朝历代的王朝更迭,甚至还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
在每个王朝的末期,百姓与贵族之间的阶级鸿沟,往往都会非常之大。
如秦朝,表面上是亡于农民起义。
实际上就是秦朝的贵族与百姓之间的鸿沟太过巨大。
老秦人,要地有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可普通百姓,日子却过的水很火热。
再加上秦朝那严苛的律法,将许多人都给逼得走投无路。
于是便有了大泽乡的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末同样也是如此。
连年的天灾,让百姓的日子过的苦不堪言。
可是王朝内部的官僚以及那些个名门望族们,依旧是该吃吃该喝喝,一派歌舞升平的表现。
然后,就有那动摇大汉根基的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而李世民当然也知道这些。
只不过,他也有他自己的顾虑。
李世民抬眼看向李承乾道:“父皇知道你的想法,但是前朝炀帝的例子,可就摆在眼前呢。”
“若是咱们将这些贵族的利益一削到底,只怕会引来许多人的不满啊……”
前朝炀帝,无外乎就是隋炀帝。
在很多人看来,他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打压贵族打压的太厉害了。
所以才会逼得许多人揭竿而起。
可是李承乾却有不同的想法。
只见李承乾面朝李世民道:“的确,前朝的灭亡,确实跟炀帝削弱贵族势力有关系。”
“但是父皇可千万别忘了。”
“若不是炀帝真的昏庸无道,若不是百姓的支持。”
“咱们李家也不会这么容易这么快就一统天下。”
若说开始的时候。
李承乾对隋炀帝的确还算有些好感。
当然,也仅仅只是有一些而已。
因为后世很多营销号也好,还是历史学说也罢。
都将隋炀帝描写成一个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角色。
可是当他来到这个世界,真正了解到隋炀帝之后,他可就不那么想了。
科举。
那是汉武帝的原创。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将儒学定位入朝为官的国策,并且推行察举制与举孝廉。
也就是通过有名望的人来举荐,若是通过选拔,便可入朝为官。
而隋朝所推行的科举,实际上就是察举制的延伸。
想要参加隋朝所举办的科举,还是需要当地的名门望族来举荐,有了举荐的资格,方能入朝考试,考试通过,方能为官。
而真正让百姓有了为官的资格的。
那是因为大唐初期,拿捏不住江南世家,所以才将科举制的门槛放低,并且推行乡试与会试这两项考试。
不论身份,不论家世,只要两项考试通过,便有资格参与殿试,获得与君王面对面的说话的机会。
一旦君王面试通过,便能入朝为官。
而有了李渊这个先头标兵,才慢慢有了完善的科举制度。
至于隋炀帝,充其量也就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往后说,大运河。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在后世或许看不清楚。
但在当代显而易见。
毕竟,曾几何时的李承乾,就亲眼看见过,扬州世家与江南世家对隋炀帝的忠诚度有多高。
大唐都建国几十年了,扬州与江南还有隋炀帝的死忠呢。
所以说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南北交通,那就是屁话。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因为他得位不正,又因为隋文帝在关陇集团的影响力太大。
他上位之后,压不住这些贵族集团,所以才想着拉拢江南的世家大族来反制关陇集团,最后关陇集团造反,他跑到扬州赏景。
那想的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朝廷若不能镇压叛乱,他就跑到江南去,划江而治,再来个南北对立。
谁承想,他身边的宇文老六突然蹦出来,给他来了个回首掏。
最后,再说说这货的军事能力。
他的军事能力,别说去碰瓷李世民和汉武帝这种靠战争出名的皇帝。
即便是比高粱河车神,他也差上一大截呢。
至少人家高粱河车神在输了之后,能第一时间稳定局势。
可这货呢?
直接将自己的大好河山都给玩崩了。
若是不信,就细数他打过的那些战争。
征吐谷浑,征林邑,征契丹,大宴突厥,征流求,三征高句丽等等。
就拿李世民来与隋炀帝对比。
在对外征战这方面,隋炀帝所采用的模式与李世民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且先说,选将。
众所周知。
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当中,李世民是唯一一个做到用人用贤不用家的。
也就是说,李世民用人完全不看出身,不管这个人是什么身份,只要他有本事,李世民就敢用。
而隋炀帝则不同,他用人得先看家族出身,若不是大族大户,那就基本只有做个小兵小将的命。
其二,选兵。
李世民选兵是动用整个地区的兵马。
如大唐早期的凉州军,并州军,幽州军。
反观隋炀帝呢。
他选兵都是征用的王侯将相以及各地家族的私兵。
这在后世看来是隋炀帝为了削弱这些王侯将相以及各地家族的势力。
但用当代人的角度来看。
隋炀帝那就是不想将这些功劳分给别人。
想要用这些功劳来与这些家族进行利益上的捆绑。
而前几次他用这样的招数的确很管用,也的确拉拢了一批死忠粉。
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在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会把自己玩的全线崩盘。
导致那些本来死忠于他的贵族,对他开始无感。
而那些本来就对他抱有敌意的人,这下更是不乐意了,直接将其当成了生死仇敌。
其三。
这也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再出兵之前都会先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普查。
比如,河南道今年收获了多少粮草,河北道又收获了多少粮草。
若是河北道收获的多,那就河北道出三成的粮食作为军粮,河南道出两成或者一成的粮食做军粮。
然后将这些军粮统一调配。
隋炀帝则是到什么地方,就从什么地方征粮。
古书上便有记载,
征缴吐谷浑之时,隋炀帝就是让西北诸郡派人输送粮草至塞外。
粮草征缴多少暂且不算,单说这个路途,那就不是一般的远。
路上,因为遭遇寇盗抄掠或者人畜死亡的情况没有按时到达的运粮队伍不计其数。
而隋炀帝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那是大手一挥,直接责令郡县将这些人,全部抄家灭族。
这也直接导致仗还没打完,隋朝西北就先穷了。
李承乾心里是这么想的,同样也是这么跟李世民说的。
而说到此处时,李承乾也是面朝李世民道:“隋炀帝这样的皇帝,要是能做的长远,那就怪了,所以父皇也不要用炀帝来举例,隋朝的情况与大唐当下着实不一样啊……”
冲突或许不常有却一直都在。
若是观瞧历朝历代的王朝更迭,甚至还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
在每个王朝的末期,百姓与贵族之间的阶级鸿沟,往往都会非常之大。
如秦朝,表面上是亡于农民起义。
实际上就是秦朝的贵族与百姓之间的鸿沟太过巨大。
老秦人,要地有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可普通百姓,日子却过的水很火热。
再加上秦朝那严苛的律法,将许多人都给逼得走投无路。
于是便有了大泽乡的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末同样也是如此。
连年的天灾,让百姓的日子过的苦不堪言。
可是王朝内部的官僚以及那些个名门望族们,依旧是该吃吃该喝喝,一派歌舞升平的表现。
然后,就有那动摇大汉根基的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而李世民当然也知道这些。
只不过,他也有他自己的顾虑。
李世民抬眼看向李承乾道:“父皇知道你的想法,但是前朝炀帝的例子,可就摆在眼前呢。”
“若是咱们将这些贵族的利益一削到底,只怕会引来许多人的不满啊……”
前朝炀帝,无外乎就是隋炀帝。
在很多人看来,他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打压贵族打压的太厉害了。
所以才会逼得许多人揭竿而起。
可是李承乾却有不同的想法。
只见李承乾面朝李世民道:“的确,前朝的灭亡,确实跟炀帝削弱贵族势力有关系。”
“但是父皇可千万别忘了。”
“若不是炀帝真的昏庸无道,若不是百姓的支持。”
“咱们李家也不会这么容易这么快就一统天下。”
若说开始的时候。
李承乾对隋炀帝的确还算有些好感。
当然,也仅仅只是有一些而已。
因为后世很多营销号也好,还是历史学说也罢。
都将隋炀帝描写成一个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角色。
可是当他来到这个世界,真正了解到隋炀帝之后,他可就不那么想了。
科举。
那是汉武帝的原创。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将儒学定位入朝为官的国策,并且推行察举制与举孝廉。
也就是通过有名望的人来举荐,若是通过选拔,便可入朝为官。
而隋朝所推行的科举,实际上就是察举制的延伸。
想要参加隋朝所举办的科举,还是需要当地的名门望族来举荐,有了举荐的资格,方能入朝考试,考试通过,方能为官。
而真正让百姓有了为官的资格的。
那是因为大唐初期,拿捏不住江南世家,所以才将科举制的门槛放低,并且推行乡试与会试这两项考试。
不论身份,不论家世,只要两项考试通过,便有资格参与殿试,获得与君王面对面的说话的机会。
一旦君王面试通过,便能入朝为官。
而有了李渊这个先头标兵,才慢慢有了完善的科举制度。
至于隋炀帝,充其量也就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往后说,大运河。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在后世或许看不清楚。
但在当代显而易见。
毕竟,曾几何时的李承乾,就亲眼看见过,扬州世家与江南世家对隋炀帝的忠诚度有多高。
大唐都建国几十年了,扬州与江南还有隋炀帝的死忠呢。
所以说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南北交通,那就是屁话。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因为他得位不正,又因为隋文帝在关陇集团的影响力太大。
他上位之后,压不住这些贵族集团,所以才想着拉拢江南的世家大族来反制关陇集团,最后关陇集团造反,他跑到扬州赏景。
那想的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朝廷若不能镇压叛乱,他就跑到江南去,划江而治,再来个南北对立。
谁承想,他身边的宇文老六突然蹦出来,给他来了个回首掏。
最后,再说说这货的军事能力。
他的军事能力,别说去碰瓷李世民和汉武帝这种靠战争出名的皇帝。
即便是比高粱河车神,他也差上一大截呢。
至少人家高粱河车神在输了之后,能第一时间稳定局势。
可这货呢?
直接将自己的大好河山都给玩崩了。
若是不信,就细数他打过的那些战争。
征吐谷浑,征林邑,征契丹,大宴突厥,征流求,三征高句丽等等。
就拿李世民来与隋炀帝对比。
在对外征战这方面,隋炀帝所采用的模式与李世民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且先说,选将。
众所周知。
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当中,李世民是唯一一个做到用人用贤不用家的。
也就是说,李世民用人完全不看出身,不管这个人是什么身份,只要他有本事,李世民就敢用。
而隋炀帝则不同,他用人得先看家族出身,若不是大族大户,那就基本只有做个小兵小将的命。
其二,选兵。
李世民选兵是动用整个地区的兵马。
如大唐早期的凉州军,并州军,幽州军。
反观隋炀帝呢。
他选兵都是征用的王侯将相以及各地家族的私兵。
这在后世看来是隋炀帝为了削弱这些王侯将相以及各地家族的势力。
但用当代人的角度来看。
隋炀帝那就是不想将这些功劳分给别人。
想要用这些功劳来与这些家族进行利益上的捆绑。
而前几次他用这样的招数的确很管用,也的确拉拢了一批死忠粉。
只是他自己也没想到,在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会把自己玩的全线崩盘。
导致那些本来死忠于他的贵族,对他开始无感。
而那些本来就对他抱有敌意的人,这下更是不乐意了,直接将其当成了生死仇敌。
其三。
这也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再出兵之前都会先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普查。
比如,河南道今年收获了多少粮草,河北道又收获了多少粮草。
若是河北道收获的多,那就河北道出三成的粮食作为军粮,河南道出两成或者一成的粮食做军粮。
然后将这些军粮统一调配。
隋炀帝则是到什么地方,就从什么地方征粮。
古书上便有记载,
征缴吐谷浑之时,隋炀帝就是让西北诸郡派人输送粮草至塞外。
粮草征缴多少暂且不算,单说这个路途,那就不是一般的远。
路上,因为遭遇寇盗抄掠或者人畜死亡的情况没有按时到达的运粮队伍不计其数。
而隋炀帝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那是大手一挥,直接责令郡县将这些人,全部抄家灭族。
这也直接导致仗还没打完,隋朝西北就先穷了。
李承乾心里是这么想的,同样也是这么跟李世民说的。
而说到此处时,李承乾也是面朝李世民道:“隋炀帝这样的皇帝,要是能做的长远,那就怪了,所以父皇也不要用炀帝来举例,隋朝的情况与大唐当下着实不一样啊……”
本文网址:http://www.hcey.net/xs/4/4709/38130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hcey.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